本次奥斯卡颁奖礼的舞台灵感来自于安藤忠雄与奥斯卡·尼迈耶,简洁而充满力量感的弧线装饰与往届布景风格迥然不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前边的明星身上。
© The Academy
电影、舞台与建筑,它们从诞生起就宛如兄弟,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美学感官共通共融。
作者|可达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大师的启迪2024奥斯卡颁奖典礼舞台布景
今年的奥斯卡舞台布景由阿拉娜·比林斯利(Alana Billingsley)和米斯蒂·巴克利(Misty Buckley)联手制作设计,从构思设计到最终呈现历时9个月,旨在创建一个“吸引人们进入的现代广场”。
© The Academy
"
—— Misty Buckley
"
典礼由开场、表演、致敬、各大奖项颁布等不同部分组成,舞台场景也会随着功能变换色彩与组合。比如在颁最佳服装设计奖时,背景就出现了形似壁龛的橱窗,展示本次提名电影中的精彩造型。
© The Academy
据两位设计师介绍,本次舞台宽大的、如帷幕一般的曲线设计灵感来源于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与奥斯卡·尼迈耶。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是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他开创了有着冷峻灰色调的清水混凝土美学 —— 材料以本色示人,简单的几何图案就将光与影的艺术表达到了极致,宽阔宏大,纯净庄严。
在日本大阪市25公里外的茨木市,矗立着安藤忠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光之教堂。光之教堂体现了安藤在自然与建筑间构建的哲学框架:光可以像混凝土结构般定义并创造新的空间感。
© Tadao Ando Architect&Associates
光之教堂的混凝土没有一丝与建造过程无关的装饰,灰白的墙面,暗色的座椅,和仿佛来自天空的神圣十字,让这座教堂有了一种独特的肃静与庄严,彰显了安藤的极简主义美学。
© Naoya Fujii
"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
——安藤忠雄
"
如果光之教堂平直的光影是秩序的力量,那么兵库县立美术馆和广东和美术馆,就是安藤忠雄对曲线混凝土韵律之美的探索。
左:兵库县立美术馆,右:广东和美术馆
安藤忠雄对本次奥斯卡舞台设计的启迪,更多来自材料与质感。清水混凝土自身没有温度与情感,但它会让空间更加强烈与纯粹。在舞台上,两位设计师撷取了这种纯粹,让布景呈现出如古典建筑切割石材般的质感,不加修饰,更显庄严。
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是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他摒弃了现代主义前辈们倡导的立方体建筑,转而用曲线给钢筋混凝土带来轻盈感,创造了“混凝土曲线美学”。
"
我对直角和直线不感兴趣,它们看上去坚硬无比,充满了人工痕迹。相反,我被那些自由流淌的、性感的曲线所吸引。
——奥斯卡·尼迈耶
"
在尼迈耶的笔下,无论是博物馆、教堂、艺术馆还是学校,它们看起来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雕塑。
巴西利亚大教堂
现代艺术博物馆
伊塔马拉蒂宫本次奥斯卡舞台灵动的曲线就致敬了尼迈耶的建筑风格,与曲线建筑“本身即是主角”不同,向内弯曲、如帷幕拉开一般的布景,更容易引导观众将注意力放在舞台中心的人身上,简洁有力,不喧宾夺主。
时代的启迪奥斯卡的黄金时代
与今年简洁纯粹相比,装饰派(Art Deco)繁复奢华的风格几乎垄断了过往十年的颁奖典礼布景。
Art Deco艺术风格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运动,常用纯粹装饰性的线条表现美感,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色彩运用方面以明亮且对比强烈的的颜色来彩绘,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图。
图源网络
2022年的奥斯卡舞台由David Korins操刀,造型采用漩涡美学,通过圆弧互相串联而成,蓝白螺旋构建出了通往未来的科幻之门。
2013年奥斯卡舞台布景
2014年,极繁主义、工业风是当届舞台设计的重要元素,Derk运用金色、蓝色、红色三种色彩为主的钨丝灯泡,搭配金属亮片,塑造工业怀旧感,而当场更为炫酷的是他在现场装点的大小透明小金人。
2015年,Derek采用吊灯装点整个舞台,营造一场星空电影梦。
2017年,复古与未来同在,灵感源于1935年版歌舞片《礼帽》,Derek以采用水晶和金属组合而成的几何体作为舞台背景,致敬当年最佳影片种子选手《爱乐之城》。
2018年的奥斯卡主题为“光和反射”,Derek通过使用4500万块大小形状不一,质地晶莹剔透水晶打造了一个酷似拱门的水晶装置,根据获奖影片的不同时代、地区的背景,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切换至适配场景。
Art Deco 虽然是现代装饰艺术上的运动,但也与建筑领域密不可分。Art Deco的建筑风格在其鼎盛时期成为了一种象征繁荣和现代性的表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留下了标志性建筑,如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如今,Art Deco风格的建筑仍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洛克菲勒中心 图源网络香榭丽舍剧院 图源网络
建筑背景舞美大师如何创造视觉奇迹?
剧场中,没有比空间更有力量的形式了。—— 乔治·西平
建筑和舞台设计,都存在着操纵和转变空间以达到特定目的的共同特点,它们横跨在艺术和技术之间,试图达到审美和实际的结合,不少舞台设计大师都有着建筑背景。
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乔治·西平就是一位建筑出身的国际舞美大师。他17岁考入莫斯科建筑学院,却在1981年辞掉了建筑师工作,申请进入纽约大学蒂施艺术学院攻读舞台美术设计研究生。80年代中期,西平正式开始了他的舞台设计生涯,其设计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战争与和平》《俄狄浦斯王》《唐璜》等剧目,已经成为了当代歌剧舞台的经典作品。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
乔治·西平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体积感,这无疑来自他的建筑学背景。他重视参考所有艺术表现手段与不同时期的历史元素,但他认为最重要的元素无疑还是表演空间。
West Side Story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
Fiery Angel.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舞台开始依赖投影及多媒体,但乔治·西平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不用成为舞台的主导。“这些手段归根结底是一个平面的东西......剧场中,没有比空间更有力量的形式了,我们应该更好地去表现空间中真实的材质、真实的气味、真实的生命,让观众在剧场中有真实的视听感官体验。”
Tsypin's studio at 5 Pointz.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
Grendel stage set.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西平所理解的舞台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了各种体裁于一身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舞台上可被感知的三维立体空间环境,被即将发生的表演赋予了神秘和意蕴的力量。他用建筑、雕塑、绘画、诗歌、音乐来塑造作品,但最重要的是,传达给观众自由大胆的想象力。
Spiral.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
"Spiderman: Turn Off the Dark". © Jacob Cohl除了舞台设计,西平也涉足影视设计。他的雕塑被特邀参加了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联合导演、脚本创意、视觉总监都是由希平担任。
Sochi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 Ralph Larmann
剧场即世界
同根同源的舞台建筑艺术
从古至今,舞台与建筑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古希腊与古罗马,人们便发挥聪明才智,建立起雄伟的圆形剧场,为斗兽或角斗等表演提供了空间。圆形剧场源远流长,至今已逐渐演变为重要的建筑原型。
普拉竞技场 © Jeroen Komen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与建筑科学的繁荣更推动了现代化剧院的形成,15-16世纪,镜框式舞台在意大利应运而生。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是意大利杰出的建筑大师,他一生以建筑和舞台设计为主业,与文森佐·斯卡莫奇(Vincenzo Scamozzi)合作设计的奥林匹克剧场于1585年在意大利维琴察落成。
奥林匹克剧场:剖面
在奥林匹克剧场的设计中,帕拉迪奥通过设置在舞台后方的一组描绘城市巷道的楔形空间,诱发出强迫透视的视觉效果,以强化观演者对空间的视觉感知力,并以此方式打造一座以舞台为中心的“理想城”。
《理想城》(1450)弗朗西斯卡
奥林匹克剧场(1585)帕拉迪奥和斯卡莫奇:舞台立面自奥林匹克剧场后,镜框式舞台这一现今应用最广泛的舞台类型逐渐发展壮大。以透视手法加大进深,在扁平的舞台上制造出更加幽深、广阔的感觉,是帕拉迪奥将建筑与舞台糅合的一大创举。
奥林匹克剧场(1585)帕拉迪奥和斯卡莫奇
进入现代,戏剧类型和观演形式都日趋丰富,进而演变出伸展式舞、圆形舞台、黑匣子剧场多种建构。
伸展式舞台呈半围合式结构,舞台的一部分向前突出伸入观众席中。伸展式舞台多适用于歌舞表演、时装展示等场合,能够让观众从不同角度领略到表演的魅力。
延伸式舞台:拉脱维亚100周年国庆 © Didzis Jaunzems Architecture
圆形舞台即将舞台布置在空间中央,使演出区域作为空间的焦点,进一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圆形舞台的设置对戏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员的表演需要打破“第四堵墙”,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圆形舞台:融创大剧院 © Chong-Art Photography
黑匣子剧场起源于小型实验剧场,甚至可以与展览馆、美术馆整合设立。随着实验性剧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剧院中都设立了这种剧场。黑匣子剧场没有固定的舞台布置,以灵活性著称,观众席与舞台的边界没有清晰地划分,观演关系可随着不同的演出形式自然形成。
© performace.stageright.com
在台北艺术中心的构想中,荷兰建筑事务所OMA将黑匣子剧场特征发挥至最大,让主剧场和多功能剧场相连并组合成“超级剧场”,以突破场地的限制,上演更多剧目。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 OMA
结语
菲利普·约翰逊曾定义的建筑为“如何浪费空间的艺术”,舞台设计亦是如此。
随着各种表演、戏剧、歌舞剧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舞台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阔自由,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让舞美效果更加梦幻。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舞台要跟电影、电视、网络竞争,它更需要创造一些奇妙的惊喜,满足观众进剧场的视听需求。
Reference
https://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exclusive-early-look-2024-oscars-set
https://www.housebeautiful.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a60142202/oscars-2024-stage-design/
https://www.damanwoo.com/node/95739#google_vignette
http://georgetsypin.com/www/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