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这是著名书画印石专家潘洁兹对青田石与青田石雕由衷的赞美。青田石作为四大印石之一,光泽秀润,质地细腻,由于其温润的青色而被文人推为“石中君子”。青田石雕以青田石为材料雕刻而成,有着悠久的历史。青田石雕以巧雕和镂空为特点。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青田石雕发轫于浙江青田,精雕细刻,宁静之中可见悠远,大气之中不失精致,写实写意诸法齐备,享有“在石头上绣花”之美誉。谈到青田石雕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谈到一位青田石雕的代表性人物——张爱廷。
张爱廷是一位非常温和的老人,他不善言辞,敦厚、质朴,非常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然而,他仅仅只是用平实的话语讲述自己的经历,就足以触人心扉。他以其作品生动鲜活地表达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对于喜爱石雕的年轻人,张爱廷嘱咐道:“石雕是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多年历史的优秀民间工艺,一定要发扬光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停止。”张爱廷强调要重点培养年轻的人才,让更多喜爱石雕的年轻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告诫年轻人不要害怕暂时的困难,而是要坚持下去,青田石雕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张爱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在青田石雕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人物、山水、花卉无所不精,尤其是在人物创作上,技艺炉火纯青。其艺术创作“形”“神”“趣”兼备,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特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多次受国家派遣,前往欧洲、非洲及东南亚诸多国家、地区进行艺术指导及授课。多件作品被国家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代表作《寿星》《舞狮》《喜悦》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
《寿比南山》
深耕石雕终扬名和许多石雕名家不同,张爱廷并非出身于石雕世家,他在正式开始石雕生涯之前,颇经了一番波折。尽深耕石雕终扬名管张爱廷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对绘画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与极高的天赋,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小学毕业后,张爱廷便停止了学业。父亲将他送到了“西姑湖农林木高级社”,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开荒岁月。然而西姑湖地区地处高山,气候恶劣,根本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开荒事业便告一段落,张爱廷也暂时失去了工作。1957年1月,张爱廷听说青田石雕厂招收学徒,不顾家人的反对,张爱廷决定报名。1957年3月,张爱廷顺利进入石雕厂工作。谈到为何决定报名青田石雕厂,张爱廷坦言,一方面是出于对绘画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生活所迫,谋生所需,至于哪个占比更多,是说不清楚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从事石雕,不仅仅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为了改变命运所做的努力。在石雕厂仅仅学习一年半,张爱廷就被厂里选去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这段在学院学习的经历给张爱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爱廷自认为这辈子最值得庆幸的有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在美院进修学习。虽然仅在美院学习两年,张爱廷的天赋就已经被极大地发掘,其师潘雨辰高度评价道:“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思想性,已经达到连我都非常佩服的程度,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大家。”确如其言。在美院学习两年后,张爱廷便由于工作需要被召回石雕厂。回到石雕厂之后,张爱廷便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创作。谈到这段经历,张爱廷遗憾地表示,自己才学了两年,还没有学懂,就回来教学,当时感觉非常困难。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学习的技术教给青年人,不仅教技术,而且教做人的道理。后来,他教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成了厂里的骨干。教学两年后,青田石雕厂提拔张爱廷为青田石雕厂创作组组长,这一创作组是由厂里选出的五个骨干技艺成员组成,专门负责石雕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创作。这一时期,张爱廷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舞狮》《奏乐民族小孩》《丰收的喜悦》《椰林深处战鼓响》等一系列作品斩获了许多奖项。张爱廷后又担任青田石雕厂厂长。张爱廷退休后,仍然“刀”耕不辍,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此阶段的《喜悦》《和平之春》等作品扬名海内外。
《喜悦》
以有限之年去追求无限的艺术在青田石雕厂跟随黄华英老师学艺的时候,黄华英老师常说:“一个工艺美术创作者,先是工匠,其次是艺人,最高层次是艺术家,艺术家是有思想的。”这句话对张爱廷触动很大,进入美术学院后,张爱廷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张爱廷虽然仅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了两年,但是他的技艺与思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他不仅学习雕刻技艺,而且学习了很多绘画知识,将自己的绘画知识融入到自己的雕刻中。他融贯中西,不仅学习中国的国画大家顾恺之、吴道子等人,而且学习西方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家。在广泛的学习之下,他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个性,离“艺术家”这一境界更近了一些。之前,人物雕刻是青田石雕的薄弱项。张爱廷来美术学院进修也肩负着将人物雕刻的技术带回青田石雕厂,推动青田石雕人物雕刻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性使命。张爱廷不负众望,他不仅学会了人物雕刻,还突破了传统人物雕刻以线条为主的籓篱,创造性地将线、块、面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人物的立体感,刻画人物的肌肉线条,使得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更加有血有肉,张爱廷也因其人物方面的创作而扬名。张爱廷擅长人物创作,尤其擅长雕刻寿星和小孩类型的人物。虽然寿星是石雕的传统类型,但是以“不是创新的东西不做”为创作理念的张爱廷也同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使用夸张的技法,重点将寿星的额头雕刻得更加凸出,表情更加生动,他刀下的寿星精神健朗、满面春风、神情自然,老而不衰,有仙风道骨之气。张爱廷经常在作品中呈现儿童的形象,他刻画的儿童,夸张浪漫。在他的代表作《喜悦》中,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可爱,张爱廷特意将头脸雕刻得和身子差不多大小,但是却并不显得比例失调,反而妙趣横生。除了寿星与儿童,张爱廷还雕刻民族英雄以及一些女性形象,他刀下的人物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张爱廷认为在学院进行系统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石雕创作来讲,重要的是能不能将在学院学习的理论应用到石雕中去,能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张爱廷珍惜石头,不愿意浪费石料,擅长因材施艺,因色取巧,力图发挥石头最大的功用。关于雕刻,他有自己独到的体会:“要雕刻好一件作品,首先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突出主题思想,拿到块原料就要琢磨考虑做什么题材合适。主题的神话、性格的塑造、情节的开展、结构的展开、色彩的利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作品达到独到的造诣和完美的效果。”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张爱廷精神矍铄,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没有停止过创作,始终在追求艺术,即使是今天,张爱廷仍然没有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仍然在学习新的知识,他最近在阅读关于徐悲鸿的著作《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可谓是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艺术。
《蚌仙》
心怀家国情无限在张爱廷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的身份的转换,这些身份的转换,大部分都是服从工作的安排,服从于国家,服从于集体的需要。前往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张爱廷身负扭转青田石雕人物创作短板这一局面。后被调回厂里教学生,任创作组组长,任青田石雕厂厂长,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意味着新的责任。张爱廷非常清楚这些,他欣然接过重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他的学习与教学下,青田石雕的人物雕刻得到了历史性的进步。青田石雕厂创作研究组代表着青田石雕很长一段时期的繁荣与进步。而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份转换,是担任青田石雕厂厂长,这意味着一个艺术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张爱廷深知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企业几百口人甚至几百个家庭的事情,为此,张爱廷还特地学习了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终于,在张爱廷的潜心经营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石雕厂的年产值从20多万元提高到200多万元,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好转。鉴于多种因素的混合,张爱廷毫不避讳石雕作品的政治性与商品性。谈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张爱廷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创作组时期和组员一起创作的《东方红》组雕,创作于1966年,作品题材涉及到很多政治人物,因此在雕刻的时候格外谨慎,认真研究党史,吃透历史后才敢进行造型构思,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才动刀,在骨干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东方红》组雕大获成功,在全国巡回展出,一时风靡全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与时代限制,这组组雕现已经无处寻觅。由于身任青田石雕厂厂长,他也需要兼顾厂里的经济效益,需要将厂里的产品卖出去。因此,他创作作品会兼顾艺术性、政治性与商品性,会根据创作的不同目的,调整三者的比例,力图创作出兼具思想内容、艺术、市场的作品。张爱廷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总是将国家、集体放在第一位。张爱廷坦言这种心态的形成与他在集体环境中成长有关,他觉得自己是石雕厂、国家培养出来的,自然要回报这个行业,回报国家和集体。张爱廷的代表作品之一《喜悦》,曾有人出价上千万元购买,张大师选择了自己留下,但是听说青田石雕博物馆需要这件作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将其捐献给了青田石雕博物馆,张爱廷真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大师。现在,张爱廷家里还挂着《喜悦》的照片,可见其珍视程度。绘就和平之春走进张爱廷的作品展览厅,一组名为“和平之春”的作品由于其独特性而格外引人注目,这组作品以儿童为主要人物,但是作品中的儿童不是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的福娃,而是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颜色皮肤的儿童,他们在一起或欢歌载舞,或嬉戏玩闹。张大师因色取巧,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大师将其命名为“和平之春”,其背后的含义一望而知。大师自述创作的时间是1998年,可见其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大师心系国际的和平与安宁,特意选用儿童,唤起人性最深处的善良与纯真,借儿童呼唤世界和平。张爱廷国际视野的形成与其两段国际交往的经历有关。1967年,张爱廷作为专家被选派到阿尔巴尼亚传授青田石雕技艺。1989年,张爱廷前往日本进行技术交流和表演。其中,阿尔巴尼亚的经历对张爱廷影响较大,被张爱廷认为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两件事之一。张爱廷是一个极为谦逊的人,谈到国际交往,他表示自己是怀着学习的心态去的,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民间工艺,也各有自己的优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和平之春》
《和平之春》这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石雕的内容,其中寄寓着大师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展现了大师胸怀之宽广,思想之高深。谈到这组作品当时被外国媒体报道时,张爱廷非常自豪。张爱廷是一位非常温和的老人,他不善言辞,敦厚、质朴,非常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然而,他仅仅只是用平实的话语讲述自己的经历,就足以触人心扉。他以其作品生动鲜活地表达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对于喜爱石雕的年轻人,张爱廷嘱咐道:“石雕是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多年历史的优秀民间工艺,一定要发扬光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停止。”张爱廷强调要重点培养年轻的人才,让更多喜爱石雕的年轻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告诫年轻人不要害怕暂时的困难,而是要坚持下去,青田石雕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张爱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在青田石雕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人物、山水、花卉无所不精,尤其是在人物创作上,技艺炉火纯青。其艺术创作“形”“神”“趣”兼备,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特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多次受国家派遣,前往欧洲、非洲及东南亚诸多国家、地区进行艺术指导及授课。多件作品被国家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代表作《寿星》《舞狮》《喜悦》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