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艺术运动先驱逝世,他曾将梦境变为现实

东九区

2024-01-28 12:08:00

已关注

1月19日,“偶发艺术(Happenings)运动的开创性人物罗伯特·惠特曼(Robert Whitman)逝世,享年88岁。Robert Whitman毕生致力于拓展已知的艺术边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学习期间,他结识了纽约战后艺术界的数位重要人物,并对其自身形成了重要影响。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一直渴望通过强调图像的空间、时间和维度特性来改变和超越图像的局限性。


图片

 Robert Whitman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西方前卫艺术出现了一股将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潮流,Robert Whitman与一群活跃在纽约的艺术家开创了“偶发艺术”(Happenings),旨在表现偶发性的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现人的行为过程,昭示人的本能反应。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Robert Whitman以“偶发艺术”的主旨为核心创作了诸多著名的作品。


图片


1967年,Robert Whitman在位于纽约西57街的佩斯画廊举办了名为《黑暗》的首次个展,展览展出了他与贝尔电话实验室工程师埃里克·罗森(Eric Rawson)合作创作的激光装置作品。

图片

《波形红线》


在作品《波形红线》(Wavy Red Line)中,旋转的红色激光射出一条固定的红线,以特定的间隔在四面墙壁上增长、收缩、画出自身轮廓,在抵达终点的同时又将自己抹去。许多前卫艺术家把这次展览看作是一次新艺术的启发,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作为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图片


1960年11月29日,行为作品《美国月亮》由Robert Whitman在纽约鲁本画廊(Reuben Gallery)首演,并于同年12月连续演出十场。该作品最初由艺术家用美术纸、旧织物和废木材搭建出一个沉浸式环境,由Robert Whitman本人以及一众艺术家参演。


《美国月亮》融合了闪烁的灯光、完全黑暗的瞬间、胶片投影和刺耳的声音,观众从作为布景一部分的半封闭隧道中观看演出,营造一种敬畏感与迷失感。


图片

 2023年初《美国月亮》连续三晚在佩斯画廊现场重演,再现作品的初始布景


2023年,《美国月亮》再度重演,再现了Robert Whitman为该作品设计的初始布景。为这些演出搭建的大型布景是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该项目准备的绘画作品展览的创作来源。



图片


六十年代末,Robert Whitman与工程师比利·克吕弗(Billy Klüver)、弗雷德·瓦尔德豪尔(Fred Waldhauer)共同创立了“艺术与技术实验”组织 E.A.T.,并参与了早期的《9个夜晚》系列表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艺术组织依然延续至今。


图片

 Robert Whitman正在为《9个夜晚》做准备


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抛开繁文缛节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知识,《9个夜晚》被广泛认为是该团体最具野心和最为著名的项目,其特点是采用新技术和非传统形式进行表演。


“9夜”项目总共经历了12天。据统计,平均每天到场参加活动的观众达1500人,这个数字相对于一些大型展览项目而言并不算多,但是每夜1500名观众却为展览现场保持了充足的气氛。


图片

《9个夜晚》中,一名未署名的女子在镜前表演



图片


就在去年年初,Robert Whitman在艺术平台Art Blocks上发行了首个 NFT 项目《新世界》(New Worlds),引领观众到达超凡的宇宙景观之中。


图片图片

《新世界》部分展览


此次发行的NFT项目由500个互动性的、独一无二的生成式 NFTs 组成,每一个作品都以一个想象中的太空天体为中心。这些行星或黑洞在其表面都具有独特的颜色、图案、阴影和地形。它们位于广阔的太空中,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不透明度。观者可以放大、缩小和在屏幕上拖动光标,仿如在行星四周航行,探索它们壮丽的景观。


如今,Robert Whitman的作品已被世界各地的主要公共机构广泛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


图片

 Robert Whitman


纵然斯人已逝,但不可否认的是,Robert Whitman作为一位杰出的先锋艺术家,他花费毕生精力与心血投身的“偶发艺术”模糊了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将梦境变为了现实。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