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MoMA麦克·凯利装置作品展厅,悲伤的玩具,抹去的怀旧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024-01-13 14:21:00

关注

当你踏进MoMA的207展厅那一刻, 会忽然间犹豫

—— 注意力在这奇异的组合中摇摆不定:


垂挂下来的大型彩色毛团错落不一,犹如宇宙中漂浮的卫星;近看是一只只被缝制在一起“紧紧拥抱”的旧毛绒玩具,它们全都背向观众。许多人的童年都拥有过这么一件视若珍宝的毛绒玩具,或是兔子或是小熊,直到随着长大它们被慢慢遗忘,此刻又忽然跃现眼前。而当你在这些黯淡的背影中找寻自己记忆里熟悉的那一只时,也很难忽略整个展厅里散发出的除臭剂的味道——那来自四面洁白的墙壁上,均匀排布着的光滑几何形浮雕。怀旧的浪漫气息被化学气味抵消着,就像彩色的喜悦被某种悲伤的氛围浸泡着。

凯利去世那年,普利策奖获得者霍兰·寇特(Holland Cotter)在《纽约时报》撰文评论这位艺术家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也是美国阶级、流行文化和青年叛逆的尖锐评论者”。正在MoMA展出的这件《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凯利职业生涯中对记忆、创伤和压抑的研究。

图片图片

“麦克·凯利: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展览现场,2023年12月1日-至今。摄影:Jonathan Dorado.


复杂的情绪迷宫

正如这件作品的构成材料一样复杂——玻璃纤维、汽车油漆、装有消毒剂混合物的电动机器、缝在木头和鸡笼架上的毛绒玩具、发泡胶包装材料、钢架、尼龙绳、滑轮、五金件、钢制吊板——它也为观众带来了举棋不定的情感共鸣。


图片

“麦克·凯利: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展览现场,2023年12月1日-至今。摄影:Jonathan Dorado.


受邀为这件作品担任语音导览的心理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雷切尔·莎拉·赫兹(Rachel Sarah Herz)以研究嗅觉相关的心理学而闻名。她对装置所散发出的松香清洁剂味道尤其感兴趣,“嗅觉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是独特而直接的,因为不同于其他感官体验,我们体验嗅觉的大脑部分与处理情感的部分恰好相同。因此,每当我们体验一种气味时,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体验情感,而由嗅觉触发的情感与个人的记忆紧密相连。”


图片

麦克·凯利: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展览现场,2023年12月1日-至今。

摄影:Jonathan Dorado.


在麦克·凯利的装置中,我们闻到了某种松树的气味,有些观众可能会想起小时候家里用的除臭剂味道而感到亲切,而有些观众则会恶心得胃里翻腾。“我发现麦克·凯利作品非常迷人的一点是,它在视觉唤起对过去的怀旧感和眷恋,但除臭的气味实际上是在‘抹去’那个过去。”


图片

“麦克·凯利: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展览现场,2023年12月1日-至今。摄影:Jonathan Dorado.


这种矛盾的张力也正是麦克·凯利作品的魅力所在。凯利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将从旧货店淘来的毛绒玩具和家用清洁用品制作成大型装置,用喜悦与厌恶、同情与困惑的强烈对比向观众提出挑战。他觉得作为礼物的手工玩具无形中为孩子施加了一种压力,同时也认为陈旧的玩具并非意味着怀旧,也无意成为童年的隐喻。那属于我们现在。如果我们将其视为过去,那是某种心理机制发生了作用——这正是凯利所感兴趣的。“我给自己设定的问题是,如何用人们并不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事物去处理当下的问题。” 麦克·凯利在一次采访中如此谈及。


“我不是坏孩子”

在谈及自己的早期作品和艺术关注点时,凯利曾说:“我是通过反主流文化的方式进入艺术界的,从大众文化中提取素材并对其进行'扭曲'以改变其意义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大众文化因此被仔细审视,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被压抑的东西。”但同时,他也反对外界将其称为“反知识分子”“叛逆的坏孩子”,他觉得这是通过某些概念术语将其艺术框为市场化运作的廉价贬低。他来自大众文化、运用大众文化,并不意味着他喜欢这些——“但这就是我生活的文化”。迈克·凯利只承认自己是前卫主义者,不同于20世纪先锋派的前卫意义,但可以在身处大众文化的同时,选择“剥开它,撕碎它,重新配置它,揭露它。”


图片图片

“麦克·凯利: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展览现场,2023年12月1日-至今。摄影:Jonathan Dorado.


《除臭中心块体与卫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前后,互联网开始普及化,美国经济在崩溃之后起死回生,大众文化面向新的转向;同时,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世界版图剧烈振动。在这样的时代缝隙里,麦克·凯利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断裂与抑制。人们在回望过去,也在移除过去——前行的力量由此而来,无处安抚的悲伤也由此而来。


文章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