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青春:960 年代至1970 年代的韩国实验艺术

张理耕

2023-12-18 11:34:00

已关注

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展览“唯有青春: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韩国实验艺术”(Only the Young:Experimental Art in Korea, 1960s-1970s)日前揭开帷幕,这是该研究型展览国际巡展的第二站。从韩国首尔到美国纽约,“唯有青春”成为了北美洲首个专门介绍韩国实验艺术的展览。这一专题的研究过程长达数年,策展人致力于为全球观众了解韩国文化艺术里的激进实践打开一扇窗口。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韩国青年艺术家的前卫探索彻底改变了该国艺术的面貌。他们不仅拓展了艺术媒介、材料的范围,还更新了方法论。韩国当代艺术由此进入了全球化的艺术现场。



图片

实验美术的历史现场


韩语直译为“实验美术”的概念在金美京(Kim Mikyung)博士2000年发表的论文《实验美术与社会》中首次被历史化。以往围绕20世纪下半叶韩国艺术的探讨大多局限于绘画,例如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抽象运动、1970年代的单色画浪潮。然而,前述论文促进了对同一时期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关注与审视。实验艺术兴起的时代正好覆盖了朴正熙执政的全部时间。军人出身的朴正熙受到外部冷战局势的刺激,对内采取强权统治,推行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与此同时,他也强势推动韩国开启迅速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阶级诞生了。年轻的艺术创作者通过极其有限的渠道获取到外界的讯息,法国的五月风暴(Mai 68)、欧美的反战运动及平权主义激发他们摆脱集体的规训,转向以自主的艺术来直面本地问题。


图片> 成能庆,“苹果”,1976年


其时,抽象已然深入到主流的学术话语内,但是年轻一代认为抽象过于古板和保守,不能再带来新奇和新鲜的感受。他们迈出了传统“美术”的界限,在各种新兴媒材上进行实验,包括现成品、表演、事件、影像等。他们以国际化的眼光创建自己的展览平台和人际网络,印刷和发行宣传材料,组织研讨会。他们主张艺术要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而这些创作形态则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可能。出于本能的表演、临时的事件营造和以过程为导向的作品混合成一套充斥着颠覆性的语言。使用着这套语言,这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在动荡的社会景观里发出抵抗的声音。这在当时是一条不被欣赏、注定孤独的道路,尤其是尚处于生涯起步阶段的艺术家们缺乏改变制度的实际能力,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无法获得即时的回复。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勇往直前。


图片> 成能庆,“颠倒的世界地图”,1974年


图片过去与当下的蒙太奇


图片> 金丘林,《1/24秒的意义》,1969年


首尔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蹂躏,它从一片废墟中被重建起来,并在1960年代进入到高速城市化阶段。金丘林(Kim Ku-lim)制作于1969年的实验电影《1/24秒的意义》截取出大都市首尔日新月异变化的诸多瞬间。高架桥、高速公路、新建的城市地标、广告牌等符号拼贴成过度刺激的生活景观。九分钟的视频里,这些片段一个接一个闪过。但是艺术家会突然安排一个穿插进来的场景:露宿街头的流离失所者、古老的城门、卖花的老妇人。过去与未来、进步和落后共存于同一个时空。影像流偶尔也会被艺术家夸张地打哈欠、慵懒地抽烟的片段打断,这些动作表明他们拒绝融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蒙太奇。艺术家应当慢下来去观察和思考。


图片> 李升泽艺术作品展览现场


韩国实验艺术并未弃自身文化传统而不顾。虽然“前卫”意味着背离传统,但是在韩国情况正好相反。朴正熙政府努力消除民间传统和萨满教的残留,视它们为国家现代化的障碍。所以,实验艺术家回归传统、重新发掘文化遗产的行为反倒是前卫、反叛立场的宣示。李升泽(Lee Seung-taek)将用于发酵的陶器、镰刀等民间物品纳入到创作中来。这些日常的用具被诠释出一种雕塑的质感。另一方面,李升泽从民俗中借鉴了用绳索捆绑石头的意象,他在雕塑上刻意留下绳子紧勒的沟壑,营造出硬质物被挤压的错觉。他锻造的“非雕塑”以独特的物质美感重新定义着传统与现代的关联。


图片事件式的犀利批判


图片> 郑江子,“吻我”,1967年 - 2001年


韩国女性生活于儒家价值观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内,而在1960年代末期,女性的经济、身体自主权意识萌发了。郑江子(Jung Kang-ja)是活跃在韩国实验艺术界的极少数女性艺术家之一。当时韩国国家艺术年度展以诱发猥亵为由禁止任何身体裸露,郑江子和艺术家同伴以表演《透明气球和裸体》抨击不合理的规定。这场表演发生于首尔市中心,邀请观众同她们互动。此事件立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被人唾弃为“彻头彻尾的疯狂”。在此,身体不再是欲望的对象,而是文化的中介。看似奇怪和错乱的表演挑战了先入为主的男性凝视,批评着歧视和不公。


图片>展览现场


年轻的艺术家将事件发生的地点从展示美术的“白立方”转移到社会场景中。在汉江边,三位艺术家上演着一出“谋杀案”。他们在沙地上挖出坑,掩埋自己的部分身体再向现场浇水。从坑中出来后,他们在衣服上写下谴责的短语:文化欺诈者、非法赚钱者、文化杂耍演员。最终,艺术家烧毁了衣物并埋于沙土之下。同一时期,艺术家也团结着音乐、时尚、戏剧、电影和其他文化领域工作的同龄人,他们于1970年夏天创立了艺术团体“第四集团”。受到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理论的启发,他们决定在当年8月15日民族解放日之时,在光化门前举行“既成文化艺术的葬礼”。被葬送的对象是他们眼中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不过,这次游行未完成就遭到了干预。管理者意识到这些青年主导的文化活动是韩国权力系统的威胁,遂在两周后颁布了一项臭名昭著的法令,强力限制男性头发和女性裙子的长度 —长发和短裙已然在年轻群体里流行开来,成为文化新动向的标志。


图片与时代共在的东亚


时代在变化,事件式的犀利批判在今天变成家常便饭。对此,一位参展的韩国艺术前辈谈道:“我当时在做什么,如今也在做什么。但观众对它的看法不同了。那时的观众僵硬、严肃,如今的观众则愿意与艺术家互动并对所有想法抱持开放的态度。”1970年代伊始,韩国实验艺术家以先锋派的身份开始参与到国际展览中,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互动。在此背景下,如何定义自己的韩国身份变得紧迫且重要。西方评论家的目光深陷东方主义的假设中,而那些假设掩盖了当地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策展人策划“唯有青春”的目的正在于此,即尝试纠正误读。


图片> 展览现场,李坤勇“手的逻辑”,1975年 - 2018年


我们或许可以在韩国艺术另类的现代主义历程里看到中国当代艺术起步时的影子。首先,年轻的艺术家选择离开与世隔绝的工作室,在行动中构建起一套替代性的艺术系统、制度;再者,艺术家以个人或小组身份展开工作,动态回应着彼时涌动着的思潮;另外,即便很多艺术家的探索方向已经转换了,但实验精神仍延续至今。中国和韩国这两个位于亚细亚东方的近邻,先锋艺术的发端虽然呈现出“分流”的时空样貌,但它们最终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交汇成一股“合流”。原有的世界图景先是被想象而出,但艺术家却以创造力和耐力完成着另一种凝聚了共识世界想象。如同展览“唯有青春”的尾声,成能庆(Sung Neung-kyung)把一张世界地图切割成300个矩形,然后他再将其以不同的顺序重新排列。实验艺术恰是这样,在解构和建构的往复过程中,更新着观念并且与时代共在。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